蚊子介紹

蚊子屬雙翅目 (Diptera) 蚊科,口吻細長,翅膀上有鱗片是最大的特徵,整體上可區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1. 頭部:以一狹窄的膜質連接於胸部並有一對大型的複眼及觸角和觸鬚及口吻等。
2. 胸部:第一節為前胸,非常狹小,二三節與大部分雙翅目昆蟲相似。
3. 腹部:區分為十節,唯可見的只有八節,因第九、十節特化為性器。
孑孓為蚊子的幼蟲,水生無腳,屬於完全變態昆蟲,即由卵 → 幼蟲 → 蛹 → 成蟲


 

 

蚊子的生態
蚊子屬冷血昆蟲,因此它的新陳代謝過程、生活史、壽命以及生殖營養週期,均受制於環境的溫度。它們無法控制自身的溫度,但在低溫之下,卻可減緩其代謝過程而生存。蚊子的呼吸器官為氣管系統。因此,一般對乾燥特別敏感,所以室內的蚊子常集中於有足夠濕氣的地方,而外棲性之蚊子,多停留於近地面的植物上。因此,適當的雨量及日照將加速外棲性蚊子的大量孳生。由此可知,蚊子的生長環境、氣候 、微氣候、溫度、濕度、雨量與光照均是影響蚊子生存的主要因素。
1.溫度:蚊為冷血動物,其生活史,生長代謝過程,均受制於環境之溫度。大多數蚊種,生長的平均溫度約25~27度,在<10度或>40度,發育將完全停止,且死亡率增加。
2.溼度:蚊的呼吸器官為管系統。蚊子一般對乾燥敏感,室內的蚊子常集中於有足夠溼度的棲息所,而外棲性蚊子多停留在近地面的植物上
3.雨量:適度的雨量再加以相當時間的日照,會使蚊子大量孳生。
4.光照:光線對蚊的影響,一般僅與取食及棲息有關。


孳生地的區分:

一、永久或半永久的積水區:如沼澤池塘湖泊儲水池與滲水處等等。
二、流動水區:如泉水、溪水、河水、溝渠水等。
三、暫時的孳生地:如雨後的小池、稻田窪穴等。
四、積水容器內:如樹洞、空罐、花瓶、水缸、廢輪胎等處。

蚊子的危害:
蚊子叮咬除了造成發癢紅腫 之外,更可怕的是會傳染疾病。 例如:困擾南台灣的登革熱,就 是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所傳染 的;日本腦炎是透過三斑家蚊和環狀家蚊傳染的;埃及斑蚊也會傳染黃熱病。傳染病存在的3個 必要因素包括:宿主、病原體和 傳染途徑,而病媒蚊就是傳染途徑。以登革熱為例,當斑蚊叮咬了身上帶有病毒的登革熱患者, 這隻蚊子便終身具有傳播登革熱的能力,只要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就會使人罹患登革熱。

 

病媒蚊:
瘧疾→瘧蚊絲蟲病、熱帶家蚊,
日本腦炎→三斑家蚊,
登革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蚊子生命週期
◎卵
1蚊一般產卵於水面 。
2卵發育所需時間甚短(2~3天)。
3斑蚊卵殼厚,可耐旱 。
4斑蚊卵在冬眠期,可保持休止狀態達數個月之久。

 

◎幼蟲
1在卵殼中發育成熟的幼蟲以破卵器折起頂蓋,自卵殼內蠕重脫出。
2幼蟲分4齡期,各齡期之幼多,蚾皮脫落後,形態略異。一般而言,第2、3齡期較第1齡期短,第4齡期最長 。
3幼蟲食微生物,(細菌、藻類、原生重物)(中台興:健素)少數蚊ex巨蚊叢蚊會自相殘殺以同類為食,或捕食其他蚊種之幼蟲 。
4瘧蚊比家蚊及斑蚊有較大的浮游性。

 

◎蛹
1蛹於第4齡未期體內形成,蛻皮後為蛹。
2蛹期的長短與溫度有關 。
3蛹期不取食。必須浮至水面以呼吸空氣。
4蚊蛹為所有昆蟲蛹期之最活動者 。
5蚊蛹之頭胸部有一玖泡,做蛹體可浮於水面 。
6大部分成蚊羽化在夜間,先蛻變出的成蚊多為雄蚊。

 

◎成蟲
1食性:
雌蚊吸血(提供卵巢發育)。
‧由於遺傳基因的差異,有些蚊種嗜吸人血,有些則嗜吸動物 。
‧導引蚊吸之因素CO2、氣味、溫熱、濕度以及視覺
2交配:雄蚊群舞吸引雌蚊,飛行中完成交尾,約15secs。
3產卵:
一般雌蚊產卵前必須吸一次血(血液中的蛋白質,可刺激卵發育)稱非自生型。
‧不需吸血亦能發育稱自生型(以植物汁液為生,但如給以機會,亦可即刻吸血 )。
‧大多數蚊子,每吸一次血能做100~300粒卵發育。
‧ 瘧蚊雌蚊飛翔水面時,將卵拫落水中。斑蚊則產卵於樹洞積水 邊緣,水位上升將卵淹沒,始發育孵化。
‧ 瘧蚊幼蟲孳生於清水中,叢蚊喜孳生於高度污染的水中。
4孳生地:
(1)幼蚊的孳生地點需有某些物體保護。如:溪岸之水草,免受流速之影響。
(2)可分為四個類型:
永久性之積水:沼澤、地塘、湖泊、水庫、貯水池。
流動的水:溪水、河水、溝渠水。
暫時性的孳生地:雨後形成之小池、稻田、窪穴、排水溝。
積水容器:樹洞、竹筒、空罐、花瓶、水缸、廢輪胎。
5棲息所:住宅、畜舍、自然界、隱蔽場所。
6壽命:
‧雄蚊約1週 。
‧雌蚊約2~3週 。
‧影響原因:蚊種特性、活動性、氣候、天敵。
‧壽命為蚊是否能成為病媒的重要因素,蚊蟲必須能夠活到足以完成病原體在體內之發育環,始可成為病媒,以傳播疾病。
休眠之成蚊即使不吸血亦可活3~4個月
7冬眠:
蚊子越冬之蟲期,有些種類是成蚊(瘧蚊、家蚊)有些是幼蟲(瘧蚊亞科)有些是卵(斑蚊,無以蛹期冬眠者)。

 

蚊子的特性
◎大小約1公分
◎羽化1天後即可交配
◎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
◎空腹體重約2毫克
◎不干擾情況下,雌蚊吸血吸到飽約2分鐘
◎飛行速度每小時約2公里
◎飛行距離長達3公里(瘧蚊),短則100公尺(斑蚊)
◎單次飛行可持續4分鐘
◎雌蚊每次吸飽血量約為5 微升(雌蚊吸飽血的重量 是它自身重量的三倍約六毫克)
◎雌蚊一生可產卵高達6次
◎蚊子每年造成七億多人 感染疾病
◎交配時間約為20秒
◎飛行時翅膀振動每秒300 至600次

 

成蟲食物
‧雌蚊口器為刺吸式,由六根口針組成。雄蚊口針退化, 下顎短小且細弱,因無法刺入皮膚,故無法吸血
‧絕大多數蚊類因性別而不同,雄蚊吃素即雄蚊不吸血, 以花蜜、植物汁液為生;雌蚊吃葷除少數種類外,不需吸血即能產卵,雌蚊則除吸取花蜜、植物汁液外,並刺吸人或動物血液。

 

什麼是登革熱?
‹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由 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
傳播媒介: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登革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 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

■登革熱的傳染途徑?
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第5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登革熱的潛伏期有多久?
一般人感染病毒經3-8天的潛伏期後開始發病。
■登革熱的臨床症狀?
典型登革熱:包括發燒(38℃以上)、骨頭關節、肌肉及後眼窩痛、發燒3-4天後皮膚出現紅疹。登革出血熱:若無經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達20~ 40%,早期診斷並加以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低於 5%。
■感染登革熱以後有無免疫力?
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患者,對該型病毒具有終 身免疫感染某一型登革病毒患者,對其他型別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通常約為2-9個月之間,之後還 有可能再感染。
■登革熱治療方法?有無疫苗?
登革熱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一般採行支持性療法目前尚無有效可供施打的疫苗。